歡迎蒞臨:慈濟人文喜閱書苑!

堅定.淡定──黃永存從商道走向菩提道

庫存: 現貨

原價: NT$250

特價: NT$225

黃永存主述;唐墨撰文
ISBN:978-986-99577-6-2
出版日期:2021.02初版
326頁/15×21公分/平裝/照片彩色、內文黑白

堅定.淡定──黃永存從商道走向菩提道

雙擊圖片以瀏覽完整大小

縮小
放大

詳細資料

困頓童年,基督教是他重要的依靠;
事業遭遇危機,禪修是他的心靈綠洲;
為解決人生問題,他練神通、學法術;
在定中境界,踏上尋找明師之路……
當年踩著孔明車賣枝仔冰的窮少年,
成為國際通運公司董事長後,
如何運用本業優勢發揮國際人道援助?


作者和不同宗教的會遇,乃至於有神祕的感應經驗,其實都源於人們碰到重大挫折時的大哉問:為什麼?怎麼辦?
這是本書另一個隱然的軸線,反映臺灣社會豐富的信仰積層,也反映個人在洞明世事後自心作主的圓熟智慧。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盧蕙馨

 

主述/黃永存
一九四八年出生,士盟國際通運公司董事長,貿易觸角廣及世界各地。一九八四年加入慈濟,為慈誠隊一號隊員,目前擔任慈濟國際人道援助會行輸組副召集人

 

 

目錄

〔推薦序〕讓愛心傳下去    李大維

〔推薦序〕千帆過後的泊岸   盧蕙馨

〔自 序〕愛與善綿延不絕   黃永存

 

第一卷 戰後出生的一代

北管與父母親的身教

那是我吃過最營養的午餐

我經歷的八七水災

穿著麵粉袋,騎著孔明車

 

第二卷 我也算是北漂前輩呢!

每天都缺工人的年代

臺北曾是滿懷溫情的城市

永遠的父親

金門長官的智慧

 

第三卷 走在情與悟的路上

迫切禱告

父親替我決定婚事

逢場作的那幾齣戲

 

第四卷 黃家護法何在?

新五子登科

事業家庭兩得意

慈祥的母親

永存長和之志

 

第五卷 從商道走向菩提道

我也有過美國夢

義大利餐廳的老爺爺

照顧腳下,禪心初機

在宮廟服務的歲月

 

第六卷 走入慈濟宗門

尋佛心,守師志

福慧雙修做訪視

我的腳底也一攤血

制度與智度

 

第七卷 終生的志工

看見業力的改變

行動號召更多企業

華東大水災,我在

莫忘那一天

收拾,再出發

 

 

【推薦序】

讓愛心傳下去

◎李大維

黃永存董事長見證了臺灣經濟起飛的年代,走過半生繁華,毅然決然加入慈濟功德會,成為慈誠隊員、慈濟委員和慈濟榮譽董事,為公益事業挹注人力物力,不遺餘力。因為童小時代的困頓,讓他感悟人情冷暖,也看見人性光輝,有朝一日一定要把愛傳下去的信念,敦促著他不斷努力。

全書從黃董事長的父母開始談起,描寫那個戰後百廢待興的臺灣,一個農村孩子為了貼補家用,踩著腳踏車賣橘子、賣枝仔冰;從完全不會做生意,到可以帶著弟弟一起賣冰。期間艱苦萬分的事件不斷發生,窮到沒有退路的他堅定面對,淡定解決,塑造了他務實踏實的性格。

由於家中資源有限,刻苦求學的路上遇到許多險阻,卻也遇到幾位貴人老師,時至今日,黃董事長延續了老師們的愛,堅持在數十間國、高中頒發獎學金,救援了許多宛如小時候的他的學子。金門從軍的驚心動魄,更是奠定了他對國家的信念,即使後來有機會到海外拓展商業基地,依然選擇根留臺灣。

那個「臺灣錢淹腳目」的時代,「甘願做牛,不怕沒犁可拖」,換了幾個工作之後,因緣際會接觸了國際運輸,也認識了現在的妻子,孩子出生也買了房子,來個「新五子登科」。但人生的難題依然浮現,輾轉在幾個宗教信仰之間尋求解脫,然而也是機緣到了,在一段神奇的尋師過程中,讓他找到了心目中的師父,也就是慈濟證嚴法師。經由背影認出了明師,他二話不說立即皈依,從此不再迷失自我,走出陰霾,活出了現在快樂慈濟人的生涯。

因為本業是國際運輸,所以每當世界各地發生災難,黃董事長總會設法聯絡調度物資與人員的運送流程,常常要守夜配合時差,一通電話打到海外去確認物資是否平安抵達;更多時候還得要在臺灣本島發派甚至商借貨車,將各地的物資流通集中到機場清關。

經歷了臺灣九二一地震、日本三一一地震海嘯、大陸四川地震、南亞海嘯等國內外的重大災情,黃董事長不但沒有退縮,守護貧苦弱勢的愛心更加堅強,即使把公司營運的主要決策交給兒子管理,依然導入了慈濟精神,包括公司提供素食、主管階級每月樂捐、針對員工家庭發生變故的經濟補貼等等。

這樣一位樂善好施的長者,本來並不打算為自己出這本書,但由於身旁的親友、員工們、慈濟人、甚至負責貼身記錄的作者都一再鼓勵董事長,把這分愛心說出來,讓愛心傳下去,種種鮮為人知但行之有年的善行義舉,才有這個機會在本書中一一向讀者們披露。如此一本好事,怎可不拜讀!

(本文作者為中華民國總統府祕書長)

 

【推薦序】

千帆過後的泊岸

◎盧蕙馨

約三十年前初識黃永存師兄,印象中,這位膚色黝黑、個子不高、表情多半嚴肅的董事長級人物似乎自律甚嚴,說起話來也不由得教人正襟危坐。現在讀了他的傳記,才恍然明白那樣的身軀,自小就扛負重擔,從農村到都市、到海外,一路力爭上游;那樣的面容,是經歷過人生的大風大浪,顛沛後淬鍊出的岸然。

黃師兄幼時因父親被親戚連累負債,原本優渥的生活跌至谷底。沒錢買煤球炭火,家中小孩都得出門撿柴或竹子、字紙,拿回家燒;或者割稻、摘豆打零工。黃師兄年少志氣大,小時騎高大的鐵馬,賣枝仔冰、椪柑,後來又騎三輪車送建材水泥,很懂得「貨暢其流」,也造就了日後從事國際運通的生意長才。

造化弄人,黃師兄自小就深切體會,這也是那個時代許多家庭的際遇。經濟拮据,孩子無法受正常教育,少年時就得出外謀生,貼補家計。前途未卜,在載沈載浮的人海中,宗教信仰成了希望的寄託。黃師兄和不同宗教的會遇,乃至於有神祕的感應經驗,其實都源於人們碰到重大挫折時的大哉問:為什麼?怎麼辦?

這是本書另一個隱然的軸線,反映臺灣社會豐富的信仰積層,也反映個人在洞明世事後自心作主的圓熟智慧。

黃師兄念小學時接觸基督教,美援年代中的教會慷慨濟施食物,給三餐不繼的黃家帶來溫暖。父親雖信奉民間信仰,出於回饋心理,也沒阻止兒子去做禮拜。黃師兄受了洗,首先學會迫切禱告,在往後求學、謀職、創業的歲月中,禱告成為他祈求協助的依靠,而且好幾回心誠則靈,得以度過難關。

臺灣從移民社會發展而來,民間信仰扎根於社會底層,和常民生活融合在一起。黃師兄小時雖常去教堂,但也在鄰里中結識乩童、道士,也和出家師父談過話。這些因緣印入心田,也成為黃師兄在為事業奮鬥的過程中,尋求指點迷津的精神資源,包括命理術數都派上用場,甚至當過宮廟主委。

讀者們可以感受到,黃師兄追求信仰,和在困頓環境中成長的不服輸個性有關,也說明了宗教之所以存在,是因應人們遭逢苦難,找尋慰藉的需求。然而,過盡千帆,他仍然不滿意,繼續尋找那最終的答案。

接觸佛法後,了悟人生無常的道理,他才放下一神教、多神教,和友人四處參訪名山,切磋佛學。直到來到慈濟,見到證嚴法師,身影如打坐入定中所見,他怦然一驚,也為法師的悲心願行感召,從此在慈濟事理印證的菩薩道中泊岸。

美國宗教學者休斯頓.史密斯(Huston Smith)寫了宗教學經典著作《人的宗教》,他是牧師的兒子、虔誠的基督徒。在一生中,他接觸過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學習各自的教義智慧,也投入美洲原住民和澳洲原住民的研究,希望了解幾千年前人類的心靈傳統。

九十一歲時,他出版了回憶錄《探索的故事》,回顧在多元宗教的神聖之旅。在本書結尾的收場白中,他省思指出,宗教告訴我們,我們在這個地球上的生命是用來做轉化的。從最廣闊的角度了解宗教的世界觀,他說:「當我們向外看,很自然地將善的事物看成在上面的:天使永遠在天上唱歌,諸神住在山頂。然而當我們向內看,這個形象便反轉了,我們發現最美好的事在我們內心最深處……心比身體更重要,靈魂比心重要,靈性(在我們內心都是完全一樣的)又比靈魂重要。」(《探索的故事》,三〇八頁)

我以這段話送給本書的主角和讀者:一切向外的追尋都會回歸到內在的靈山,找到旅人最堅實的靠岸所在。

(本文作者為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自序】

愛與善綿延不絕

◎黃永存

輾轉一甲子,家境從富裕到貧窮,面臨生命的大起大落,唯一不變的就是奮發向上的志向。從一個欠繳學雜費、抬不起頭的學生,如今我在大陸陝西蓋了七所希望中心小學,更在臺灣中小學頒發了二十年的清寒獎助學金。

二〇〇〇年開始,在頒發清寒獎助學金的過程中,看見很多孩子就像當年的我一樣,從萬念俱灰放棄自我,到刻苦耐勞努力打拚,不僅每個學科都能夠達到八十五分,更在操行與學養上都有長足的進步。

我原本是要鼓勵他們的,卻反而被他們這股力量給鼓舞了,所以才勇敢提筆寫出自己的生平自傳。希望藉這本書能給迷惘中的孩子一個真切實在的鼓舞,不輕言放棄,就好比一盞油燈、一支蠟燭,點燃自己、照亮社會的同時,更能夠點燃其他的蠟燭和無數油燈,薪火相傳,讓社會人人走向光明美好的前程。

承蒙恩師證嚴上人的啟蒙,我從一個懵懵懂懂、只知自利的實業家,到走向完全利他的慈善家,總共花了將近一甲子的時間。超過半百的歲月,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光與熱,就如同恩師慈愛與智慧的加持,讓我有能力點燃其他有志一同的同修道友,一起讓社會愛與善的循環能夠綿延不絕,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人生每個階段的老師,都是這股光和熱的來源,小學的級任導師,在精神上鼓勵我,在知識上啟蒙我,更在我考上初中的時候,拿出他的結婚基金贊助我;從求學到就業,乃至創業以來,我遇過牧師、遇過法師、遇過禪師,接觸過許多宗教師,其中,我最感恩證嚴上人的諄諄教誨。恩師在一九九〇年代發起了人間淨土的志業,我從參與、了解到學習大愛精神,從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當中,了解生命的真諦以及大愛傳承的重要性。

不揣淺陋的我,毛遂自薦出版這本書,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分享我的奮鬥過程予年輕學子們,讓他們看到光、看到希望。期盼未來他們也能夠展現人格特質,為個人、為家庭、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這樣我才真的不虛此生來到人間!

Copyright ©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註記:以上任何文字影音著作皆屬慈濟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重製、轉貼、節錄及不得以任何方法曲解畫面原意,未經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