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蒞臨:慈濟人文喜閱書苑!

一念花開——郭寶瑛作品集

庫存: 現貨

原價: NT$250

特價: NT$225

作者:郭寶瑛 
ISBN:978-986-5726-73-7
出版日期:2019.09初版
352頁/15×21公分/平裝/黑白

一念花開——郭寶瑛作品集

雙擊圖片以瀏覽完整大小

縮小
放大

詳細資料

往事一幕幕在眼前閃過,
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來自不同軌跡的生命在此交會,
撞擊出火花,互道祝福後回歸原點。
我心裏充滿感恩……

 

日子在忙碌中,過得又慢又快,
不知什麼時候,頭上冒出了白髮,
光陰從髮指間如是流逝。
三十年筆耕,是一種修行,
將自己縮小,化成如奈米般微小,
進入對方心底,同理其遭遇和思維,
心和心同步……
——郭寶瑛

 

【作者簡介】
郭寶瑛
法號「慈烘」,一九四六年生,土生土長在臺北士林。
畢業於臺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系,服務於臺灣商務印書館二十年,鎮日浸潤在濃郁的書香中。
血型A,雙魚座,內向害羞,喜歡悠游在自己的世界,與世無爭。個性隨和,對於既定的目標有一股傻勁。《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我滿喜歡的一本書,心之旅程是如此顛簸難行,只有傾聽內在的心,才能找到自己本具的寶藏。頭痛是我的致命傷,每交出一篇稿子,整個人就像被解放而輕鬆起來。喜歡沈思、閱讀、旅行,希望能和浩瀚的人、事、物、景都結一分善緣。

 

目錄

〔推薦序〕超級學霸,筆耕元老  陳美羿

〔編 序〕照見心希望      高怡蘋

〔自 序〕開啟心靈視窗

 

輯一 一縷春風送芬芳

翻越生命之河——侯靜瑛

有愛就有奇蹟——王菊

阿順嬤的「淡薄」打算

最美的一雙手——劉雪珍

「超級臺傭」的幸福哲學——陳美玉

樂生朝陽舍老管家——黃貴全

無常的觸發——王春珠

「有孝」就有笑——錢士俊

視劫難為好因緣——王達雄

午後的陽光——黃張乖

記得最後的約定——張順得

小幫手的大心願——曾群豪

 

輯二 開啟生生相續的密碼

第四個孩子

獻給父母的大禮

努力達成任務

兩個心願

 

輯三 另一種臍帶相連

重修親子學分

爸媽的喜宴

宇勳的第一志願

找到一帖良方

老師,我不會讓您失望

 

輯四 在那遙遠的地方呼喚愛

甘露湧出黃土高原

環保尖兵歐巴桑 出發

人生一旦「打包」

愛上可以靜思的地方

重返梨春園

癲癇男孩曼努爾笑了

到薩爾瓦多蓋房子

垃圾山邊的美麗學校

開普敦流浪者之家

驚喜臨門

 

輯五 人間時節好風景

第一次寫自己

喚春歸來同住

大愛抹成一片綠

送愛到汐止

淤泥中的朵朵蓮

美群橋畔的寄望

見證九二一生命力

樂生故事做渡舟

口罩下的真情

像那束香水百合

葉蘭一色立華供佛

 

【推薦序】

超級學霸,筆耕元老

◎陳美羿

幾年前,筆耕隊受邀上大愛臺「同學好同協」節目錄影,郭寶瑛自我介紹時說:「我是一生都很順遂的人。」把主持人嚇了一跳,他說第一次聽到有人認為自己「一生順遂」。沒錯!她的順遂來自她的品格和修養。

我們相識三十年,寶瑛是筆耕元老。她是我認識的人中,最謹言慎行的人,也是我非常敬重的大姊姊之一。

寶瑛是「超級學霸」。她初中念的是私立靜修女中,然後北一女、臺大。出國留學前夕,人生大轉彎,和鄭建福結婚去了。臺大植物病蟲害學系畢業,因緣流轉,卻進入商務印書館。一九八三年,商務影印故宮珍藏的《文淵閣四庫全書》,寶瑛躬逢其盛,得以全程參與。

經過三年,每套一千五百冊的《四庫全書》竣工,比預定時間提前一年十個月。成功銷售到全球各國最重要的圖書館典藏,贏得漢學界的無比讚譽。寶瑛說:「全書豎立排列,書脊長度達兩百一十五呎,淨重兩千三百六十二公斤。堪稱世界第一大書,當無疑義。」

「很難想像,三年間來來去去的夥伴有八十六人次,我是怎麼度過?」那段時間,四庫全書重任、三個孩子又小、家事不能免,她有一段文字說:「日子在忙碌中,過得又慢又快。」真是經典又傳神。

經大嫂介紹加入慈濟之後,她就進來筆耕隊,因本身資質好,加上在商務的出版經驗,以及認真負責的態度,筆耕任務無役不與,舉凡各項慈濟活動、營隊、九二一、水災,她都不缺席。筆耕隊企畫的專書《一個超越天堂的淨土》、《我在因為妳的愛》以及幾本骨髓捐贈的結集,都少不了她的佳作。

落實社區之後,寶瑛加入訪視和諮詢,筆耕也化被動為主動,不必分派任務給她,她會主動記錄,例如SARS時,她到現場關懷,在家自主隔離,並將經過記錄下來;訪視個案的故事,她覺得要寫下來,歷史才能保留。

我和寶瑛有幾次海外同行,一次是到星馬與筆耕同好共修;一次是到海南採訪王菊。

王菊是海南人,嫁給臺商葉明西,定居臺灣。二〇〇五年葉明西出了嚴重車禍,王菊不離不棄,堅持要救。在葉明西昏迷、臥床、復健期間,成為慈濟照顧戶。鄭建福陪寶瑛訪視時,看王菊夫殘子幼,曾憐憫嘆道:「這樣的家庭怎麼救啊?」

後來王菊經見習、培訓、受證為慈濟委員,並舉家搬回海南,創業成功,建一棟八層大樓,把二樓提供出來作為瓊海聯絡點。兒子考上重慶醫科大學,女兒就讀廣州知名大學;先生也在她細心呵護下,日漸康復。

寶瑛告訴我這個故事,鼓勵我寫下來,於是我們一起飛去海南採訪。記得鄭建福仰望王菊的大樓時,驚呼道:「我的眼珠子要掉出來了!」

在寶瑛的鼓勵下,我寫出了十萬字的《牽你的手 慢慢走》。本書問世,最要感恩的就是寶瑛,她是這本書的催生婆。

我倆住得不遠,她家不定期有法親家人共聚分享,常邀我參加。有時我們也會開車外出,在陽明山,她說:「那邊是我外婆家。」在士林洲美,她說:「我阿公就是這裏,洲仔尾的人。」

十幾年前,寶瑛的母親在花蓮慈院開刀,我去探病。看見兒女替媽媽做了一點小事,媽媽立刻合十道謝,讓我非常感動。原來長輩對晚輩的禮貌,更令人動容。

寶瑛出身好的家庭,嫁了好丈夫,她孝順、溫婉、慈愛,一生順遂不是平白得來的。年輕時參與曠世鉅作的《四庫全書》,如今出版她個人的單行本,可喜可賀!

恭喜寶瑛姊姊!

 

【編序】

照見心希望

◎高怡蘋

這本書原稿有二十餘萬字,內容含括慈善、醫療、教育、人文與人物專訪,以及樂生院、九二一希望工程、災難現場即時或長期紀錄;地幅不限臺灣,廣及甘肅、馬來西亞、新加坡、薩爾瓦多、多明尼加、美國和南非,都在寶瑛師姊的「一指神功」下,敲出人與人幸福交流的停格。

聽過許多人文志工分享筆耕歷程﹕拿筆很困難,比鋤頭還重,不知要怎麼問問題,感覺很不好意思。後來對寶瑛師姊多了一些認識,才知道她既能採訪又能寫,是用了很大力氣突破;我尤其喜歡她和受訪者互動時的投入和真誠,文章裏都看得出來。信手拈來這篇〈見證九二一生命力〉——

還未見過大師,我已深深地被阮老師獨特的筆法和生動的人物所吸引,欲罷不能,我也渴望知道隱藏在每一幅照片後面的故事……阮老師為慈濟「希望工程」學校孩子的成長做紀錄,真希望看看他們以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很高興,雖不懂攝影,和阮老師深談,卻能了解他心靈上的那種感覺。老師好像洞察到我的念頭,又說:「現在作品發表在《慈濟》月刊,突然間多出許多和我分享的人,一起來關心九二一災後的孩子們。身為文化工作者,我要尋找的是把人世間所相信的事情,讓更多人可以從彼此間的關懷中得到……」

「共鳴!」我脫口而出。

「對,就是共鳴,我所要做的正是要傳達共鳴。」

又譬如〈環保尖兵歐巴桑 出發〉這篇——

坐在一旁的黃美玉,指著自己黝黑的手臂說:「你看,都晒黑了!」

我拉著她的手憐惜地安慰她:「沒關係,心美白就好。」

月英看大家談得起勁,介紹另一位環保尖兵:「楚萍是我們的卡車司機,也是一位全職志工。」

「你會開卡車!你們好了不起哦!」我一連串的讚歎,相信只要有心,沒有什麼不能克服的。

寶瑛師姊擅長從遠遠的景和物寫起,看似與主題無關,一寸一寸緩緩向主角靠近,像電影鏡頭一樣,再來是一個對話接一個對話,情感溫度逐漸升高,她的心跟受訪者的心,同時間,同脈動,相互映照真誠與希望。以〈愛上可以靜思的地方〉這篇為例——

午後的陽光等不及我開好門,搶先一擁而進,將明亮的書軒照得更加亮麗。看到兩側地板排滿整齊的鞋子,我震撼得說不出話。

四張藍灰色的圓桌上擺著柔美的花卉,像小舞臺般介紹慈濟文物;我彷彿聽見花兒此起彼落的聲音:「這是來自臺灣的三義茶葉」、「愛惜地球請用環保餐具」、「《三十七道品》是學佛的基礎」、「推薦新書《有朋自遠方來》是證嚴法師與來訪者的智慧法語」。忽然,有三、兩株石斛蘭愈垂愈低,原來是正在猜拳誰要先和坐在花下的書對話!

此時,我恍然大悟,這裏不只賣書、喝茶或咖啡而已。來這裏的人,他們的心和書在交流、和一景一物在交流、和人在交流。我有一股衝動想聽聽他們的心聲。

看錶將近七點,我送他們到門口,互道再見!發現門口的鞋子只剩下幾雙,原來停泊在這裏的船隻,找到依靠,加足了資糧,早已整裝出發航向希望的未來。

推開大門,太陽已下山,大地換上黑色布幕。抬頭遙望天際,幾顆星星親熱地和我眨眼睛,閃閃爍爍,爍爍閃閃。

師姊時常羞怯地問我,文章真的可以這樣寫嗎?不會太拉拉雜雜嗎?讀者會愛看嗎?……答案就留給讀者回答吧!

身為這本作品集的編輯,除了喜愛還充滿感謝,因為這些文章帶出我在慈濟期刊部工作的許多回憶——象神風災在汐止發放、清掃那些天,我跟另一位編輯同仁也幾次前往採訪,送產婦去醫院、隨中華搜救總隊搭橡皮艇救人、在保齡球館為往生者助念……包括寶瑛師姊的文章,多篇助人者的溫情和受災者重現笑靨的感人故事,集結成《慈濟》月刊「基隆河畔 藍天白雲 象神風災系列報導」,後來獲得「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

揀選文稿時,我最先挑中這篇「大愛抹成一片綠」,寶瑛師姊在搖搖晃晃的火車上採訪,夜間趕寫每個營隊人的共同回憶「快報」,如果交白卷就是對不住受訪者的心情……描述層層堆疊,現場時間緊迫,不僅有著當年記錄的實戰節奏,且含有她的悲憫之心——「望著窗外飛快後退的山巒,不禁遙想:如果那片起伏的黃土高原,能用大愛抹成一片盎然的綠,那該有多好!

作品最後整輯出四十二篇,共十萬餘字,依主題分成「一縷春風送芬芳」——菩薩慈悲行誼,慈濟人行法之得;「開啟生生相續的密碼」——清水髓緣無畏施;「另一種臍帶相連」——用媽媽心愛普天下的孩子,以及「在那遙遠的地方呼喚愛」、「人間時節好風景」——全球海內外慈濟人深耕及志業發展實錄等五個篇章;難免會有滄海遺珠,但我相信,讀者絕不會有遺憾之感。

 

【自序】

開啟心靈視窗

一九八九年,我加入筆耕隊,文稿用稿紙謄寫就可交件;自二〇〇〇年起,文稿需電腦打字,而且得用Email傳送。凡事都有起頭,我決心從學打電腦開始;那年,我五十五歲。

首先,要把四十多年不再使用的注音符號,重新撿拾拼裝起來。老二啟仲看我注音符號一個一個敲打,不會拼音的要查字典,結果查字典的時間比打字還多,忍不住說:「媽!我幫您打好了!」

「謝謝!我一邊想,一邊慢慢打,才會進步。」

我發覺眼睛不管用了,常常找不到那個捉摸不定的小精靈——游標,等好不容易找到它,一按,完了!怎麼變成這樣呢?原來是按錯鍵了。

「啟仲!幫媽媽看一下,我按錯了。」他輕輕一按,剛才的畫面又復活了。

思緒隨著指間和眼睛交會的剎那不斷地流出,想不到人生過半百,我還有機會學電腦,每多打幾行字,心裏就愈歡喜。忙完家事,我又像磁鐵一樣被電腦吸住,現在愈打愈順手,指間的游標也愈來愈聽使喚了。

筆耕,空間這麼遼闊,常化不可能為可能。第一次是被臨時抓公差、借錄音機去採訪,沒想到逐字謄寫整理的文稿,居然被刊登在《慈濟》月刊上;當時心裏藏著許多歡喜,卻又不好意思說,這種奇妙的感覺只有自己最了解。

最難的一次挑戰,是採訪樂生療養院黃貴全阿伯,老人家的許多記憶都已埋在逝去的歲月裏。配合他的作息和身體狀況,跟著他「生活」,前後歷時兩、三個月,終於將貴全伯的世紀人生,一點一滴給補綴完成。

回想起初每回接到採訪任務時,總會害怕做不好;但是,我告訴自己,給自己一個挑戰的機會,更不能辜負美羿老師所託。況且我們筆耕志工訪問的對象大多是慈濟人,很能善解與包容,先天占了很大的優勢;我只要做好準備,臨場應變,抓住感動的剎那,真實地記錄下來。

我發現我的思維頻率和步調常能緊跟著受訪者,融入在情境裏,回家後立刻埋首寫稿,靈感似泉水般從內心深處不斷湧出,欲罷不能。當下唯有感恩和歡喜的心情;感恩美羿老師一直給我機會,歡喜的是,我終能突破自己,樂在其中!

想想看,人生何嘗不是如此?信我們所做,做我們所信。只要抓住心靈那閃爍不定的游標,自然可以開啟無數個視窗。

Copyright ©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註記:以上任何文字影音著作皆屬慈濟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重製、轉貼、節錄及不得以任何方法曲解畫面原意,未經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