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圖片提供/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距今兩千八百年至兩千三百年前,台灣東部卑南文化的玉器工藝達到巔峰。採集於卑南遺址、為指定國寶的人獸型玉飾雕工精美。類似器型全台遺址出土超過二十件,作為主角的獸形變化多端,有的拱著背像山貓或雲豹,有的平背翹耳像犬,有的頭上長角像鹿,器身厚薄、鏤雕的方式也有異,彷彿不同工匠在競豔。

【考古台灣】
台灣玉千年風華
史前玉器的流通之旅
撰文/陳歆怡
攝影/顏松柏
一九四五年,美軍攝下濁水溪上游集水區景貌。島嶼第一長河三百年來澆灌農業,且引領工業發展數十載,但嚴峻的工農爭水卻使其陷入重重危機。
|

【探索世界】
被蒸發的童年
辛巴威乾旱危機
撰文.攝影/金峰
二○一六年非洲南部七國面臨嚴重乾旱,辛巴威的災情最為慘重,曾經是非洲糧倉的辛巴威,有多達四百萬居民極需飲用水與食物的救助。 |

【篳路台灣】
川流不息
台北城與淡水河 
撰文/賴英錡
圖片/Lambert van der Aalsvoort
一九○八年,一艘艘的舢舨小船停在大稻埕碼頭邊,工人將貨物搬運上岸。淡水河穩定的水路網絡,為台北城日後的建設與開發打下厚實的基樁。 |

【天朝再起?】
斯里蘭卡觀察
印度洋上的淚滴 
撰文/陳牧民
攝影/徐安隆
近年來中斯兩國互動頻繁,街頭一幅大型海報,呈現甫卸任的斯國前總統拉賈帕克薩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笑容,展現對中斯「美好」關係的想像。 |

【穿越時空瞰台灣】
嘉南平原
糖米盛世的到來與沒落 
撰文/黃同弘
圖片/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
一九四五年一月,美軍機於麻豆上空往東南東方向拍攝,曾文溪從大內丘陵地帶蜿蜒而出,雲層下方水域為一九三○年竣工的烏山頭水庫。 |

【自然寫真】
園丁鳥
打造鳥界求愛舞台
撰文˙攝影/黃一峯
彷彿禮堂花圈的樹枝結構,是雄性園丁鳥精心布置的秀場,為了贏取佳人芳心,在雌鳥面前踏著求愛舞步,浪漫行徑與審美品味堪稱鳥界第一。 |

【匠心獨具】
台灣舟大工
重現古籍木造船 
撰文/葉奕緯
攝影/劉子正
「舟大工」意指經驗老到的製船師。曾樹銘老師翻查古籍,還原中式古帆船真面目,洪全瑞師傅則傳承日本造船術,希望為木船產業找尋新出路。 |

【經典書摘】
他們的故事 
撰文.攝影/蕭耀華
澳門出身、香港長大、求學台灣的蕭耀華,因工作關係走訪許多國家,以慈悲又冷靜的雙眼捕捉芸芸眾生相,也探問攝影的本質與人類的共通處境。 |
【編者的話】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茹素,就是行善造福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不要擠,世界那麼大!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病人麻醉醒來後的第一句話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量子力學九十年的一些迴響撰文/江才健
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