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蒞臨:慈濟人文喜閱書苑!

捨得歡喜——葛濟捨和孫慈喜的喜捨人生

庫存: 現貨

原價: NT$250

特價: NT$225

作者:鄭茹菁 資料提供:葉金英、曹麗雲 
ISBN:978-986-5726-45-4
出版日期:2017.10初版
319頁/15×21公分/平裝/黑白、彩色照片

捨得歡喜——葛濟捨和孫慈喜的喜捨人生

雙擊圖片以瀏覽完整大小

縮小
放大

詳細資料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種子的成長必須經歷四季的洗禮,生存的挑戰,才能改頭換面,成為獨當一面的花樹。

◆回首來時路,深深感受心念決定一個人命運,人生只要發揮良能,生活就會變得充實,生命也會更有價值。——葛濟捨

◆證嚴上人說:「人命在呼吸間,要好好把握當下!」期許此書能讓子孫了解濟捨的一生,並激勵更多人喜捨付出。——孫慈喜


◎濟捨向證嚴法師請法——

問:如何讓「理想」變成「事實」?

答:理想不一定會成為事實,二者之間有一大段距離;事實要成為理想就比較簡單,所謂「人圓、事圓,理就圓」。能將人做好,人格為人肯定、信任,做事就簡單易成;人事都能做得好,道理自在其中。反之,空講一堆道理,本身卻不為別人信服、事情又做不好,理想與事實的距離就會拉得更遠了。

問:「圓融」與「原則」何者重要?

答:真正的好事必是用圓融的態度把握住原則,若因執著原則而尖尖地到處刺人,這種原則沒有用處。

 

葛卓言,法號濟捨,曾任病理科醫師、榮兆企業總經理、長島文協會長;成為慈濟志工後,承擔過長島聯絡處負責人、美國總會副執行長、美國總會執行長,現任美國醫療志業執行長、美國總會副執行長。

孫筱培,法號慈喜,曾任榮兆企業董事長、長島文協董事;成為慈濟志工後,承擔過美國總會志工組組長、合心培訓幹事、和氣組長、合心組員、全美慈青總幹事,現任美國醫療基金會志工組長、全美人醫會副總幹事、合心組員。

 

目錄

序一 喜捨改變人生   葛濟捨

序二 大愛相隨半世紀  孫慈喜

序三 我的人生偶像   蘇建華

序四 溫暖的力量    鄭茹菁

赤足奔跑的歲月

父親放棄留美,以家為重

母親發揮「創意」,截長補短

好友砥礪,探索人生方向

杜利醫師,啟發學醫之路

車站寒夜,初識人間滄桑

無常啟示,衝擊醫學新生

新手上路,兩度「下不了檯」

赴美留學,探入病理領域

良師益友,可惜因緣難聚

人生方向大轉彎

異鄉生活,從惶恐到安定

迎接挑戰,脫白袍換西裝

姊妹相挺,相繼赴美打拚

一個用心,一個從善如流

中年危機,雲端取得妙藥

捨名利喜付出

問題學生,挺身做負責人

天之驕子,賑災尋找答案

擘畫未來,樂於承先啟後

萬緣放下,挑戰重責大任

考驗智慧,謹慎處理面對

刻不容緩,人才培訓計畫

跳脫己見,維護團體和諧

融入美國社會深耕社區

賑災不得其門,終得主流認同

尋求合作夥伴,營造健康社區

彼此感恩鼓舞,一起改變人生

推動慈濟國際化

慈濟能做什麼?勘災再說

「頭殼壞去」的人,不只一個

慈悲融合智慧,千金難買

申請入聯合國,一波多折

考驗接二連三,結果圓滿

傳承與永續

大捨護法,提倡愛心永續

醫療使命,圓滿人生目標

君子如蘭,感恩一生際遇

親屬篇

之一/姊妹情堅 孫巧培

之二/孫家老七 陳碧玲

之三/父親的人生智慧 葛甄蓉

之四/父親的人生棋法 葛兆平

法親篇

之一/一個美麗小誤解 闕美卿

之二/與有榮焉 郭碧蓮

之三/緣深不怕緣來遲 張鴻才

之四/尋回幸福 佚名

之五/返璞歸真 陳振和

之六/成就慧命的善知識 楊慈輔

之七/我的伯樂 張鈴玉

之八/扶持造福 朱台柏

葛濟捨生平年表

 

【序一】

喜捨改變人生

◎葛濟捨

感恩慈喜師姊的堅持,否則這本書不可能完成;感恩茹菁師姊的努力和用心,花了上百個小時訪談,加上她的生花妙筆,這本書才能呈現在大家面前。

我是一個極平凡的人,沒有做什麼大事,只在適當的時機,盡己所能完成一些本分事,要說能給予讀者什麼啟示,實在不多。不過,這本書倒是幫助我回顧自己的一生,總結了我的生命態度和思想。

我做過醫師、創業做過實業家,也做過理財規畫師,更重要的是做了二十幾年的慈濟志工。每個生涯規畫的轉變都很自然,沒有任何痛苦抉擇,也遇到許多貴人和好時機,結果都非常圓滿。

總結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每次改變,我都義無反顧,設定目標後,全力以赴。

四十歲那年,出現中年危機,人生失去目標,不是因為設立目標的方法錯了,而是因為設立的目標都是為了自己和家人。後來才發現,如果能夠將目標放大,包括一切苦難眾生,人生就會充滿意義;只要發揮良能,生活就會變得充實,生命也會更有價值。

一九九八年,第一次參加慈濟國際賑災,因為大陸貴州霜害,要提供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給受災居民。第一次看到有人生活得這麼苦,才知道自己的幸福,也才知道自己要惜福。

我一改自以為是的人生態度,本來認為周遭的人都是我的苦惱根源,賑災之後才知道,周遭的人全是成就我的貴人,要深深地感恩他們。

此時,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動和願意付出,這種「知褔、惜福、再造褔」的人生體驗,是用任何金錢都買不到的人生覺悟;這分深厚的感恩心,是我在慈濟學到的無上至寶。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要常想一、二」,我們面對人事,除了努力付出之外,無法掌握事情的結局,最好是用歡喜心去面對。

歡喜心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如果大家都能以「甘願做、歡喜受」的精神互動,這個社會就能更祥和,我們的生命也能夠更圓滿。

有一位律師好友,在我決定投入慈濟做全職志工時問我:「你是不是頭殼壞了,才決定這麼做,真正的理由是什麼?」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已經獲得太多,我是去付出的!」

一年之後,他又問我同樣的問題。我當時已參加過賑災,了解付出的同時,要感恩受災的人們,讓我們貼近苦難卻不必受苦,而能更加懂得謙卑。因此回答他:「原本以為我是去付出的,後來才發現我是去學習的;在付出的當下,我學習到許多人生的道理。」

因為付出無所求,我去除了一切染著的心,也得到內心清淨的歡喜。

我看到自己的心念改變了,家庭更加和諧,孩子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有了美滿的家庭生活。回首來時路,深深感受心念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希望每個人都能了解這個道理,顧好自己的心念,祝福大家!

 

【序二】

大愛相隨半世紀

◎孫慈喜

濟捨看似平凡、平淡,但在我眼中,他雖木訥卻非常成熟穩重,是一個待人誠懇又有智慧的正人君子!經歷半世紀的相依相隨,我們一起走過許多精彩的人生,有太多道不盡的感恩與感動!

濟捨「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的人生哲學,是我永遠無法理解也學不會的;個性直率的我,愛逞一時之氣,往往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及先見之明。

他的心量非常寬大,可以容忍許多別人不能容忍的事;他也很有勇氣,敢去改變那些很難被改變的事。他從不堅持己見,因為他相信「退一步海闊天空,事緩則圓」。

感情內斂的他,對名利及金錢都看得很淡,這點可追溯到他的大學時代,當同學們積極尋找考古題想得高分時,他對考試卻從沒有得失心。

猶記得第一次到芝加哥拜訪他的大學同學黃慶鐘醫師,看到當年臺大醫學院的畢業紀念冊,他在上面留言——「在最適當的時機與最好的朋友,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做最需要我做的事。」我很驚訝才二十多歲的他,已發下如此宏願。

我和濟捨被形容是「急驚風與慢郎中的絕配」,在慈濟,我永遠扮演襯托紅花的綠葉角色,但我絲毫不以為意。自十九歲與他初相識,我這一生都把他當作「第一優先」,他說的每一句話都被我奉若聖旨;如果他是為慈濟而生,那麼我就是為他而生。

他讀醫學院的時候,我安靜傾聽他所有的理想抱負;決定赴美留學時,我陪他放下臺灣既有的基礎,負笈西去;他在美國的窮留學生時代,我從小鳥依人的嬌妻,搖身一變成為商場的女強人,在無親無故的紐約求生存;當他決定放下滾滾紅塵的名與利,投入慈濟做全職志工,我也一樣舉雙手贊成。有人說,我就是他的頭號粉絲。

隨著時光流逝,我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可愛的小女生,總是用崇拜的態度全盤接受他的指示。學習佛法後,我學會了用不同角度去思考,也意識到自己有輔佐的責任,當個性溫吞的他因為多方考慮而舉棋不定時,我發揮了臨門一腳的功能,許多工作因此能夠及時完成。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隨順因緣,把握當下,放下事業全心投入志業。看著他沈穩地走向自己的目標,而我也藏著自己的心願,完成「濟捨回憶錄」的想法,從沒停止過!

難行能行,感恩從小走過清貧的日子,了解一餐不繼一餐的滋味!養成了堅忍不拔的個性,無畏於著書工程的浩大,加上好友茹菁的成就,終於看到濟捨這一生的故事化作文字,內心有說不出的感動。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深受「中年危機」所苦的濟捨,曾經半夜被惡夢驚醒,夢到閻羅王審判他的一生,問他做過些什麼好事?他在冷汗淋漓之際,赫然發現,原來自己是個獨善其身的自了漢!感恩今生和證嚴上人有緣,有機會藉著慈濟的平臺,將自身所學回饋社會。

邀稿的過程中,看到家人、法親們一篇篇生動的文章,激盪出幾十年來許多喜捨的美麗回憶。塵封已久或被遺忘的往事,又一一回到腦海中,原來生命可以過得如此精彩!

證嚴上人說:「人命在呼吸間,要好好把握當下!」期許這本回憶錄不只讓子孫了解到父親、爺爺、外公一生的理念精神,也可以激勵更多人願意喜捨付出,讓社會因為有你、有他、有我而變得更美好!

 

【序四】

溫暖的力量

◎鄭茹菁

認識慈濟是從電視畫面的藍天白雲身影開始,心裏非常羨慕,但一直無緣參加。一九九七年搬遷到賭城拉斯維加斯,跟隨賭城師姊運送《慈濟》月刊到華人聚集之處,多年來一直和慈濟保持著「沾醬油」般的關係,沒想過發心立願做一個分擔如來家業的志工。

結識濟捨師兄,是在沙哈拉圖書館的「一日精進」培訓。

那是十五年前,當慈濟在拉斯維加斯設置新的聯絡點,一群熱心有餘卻理念不足的志工組成了「搖搖學步」的隊伍。當年,濟捨師兄是美國總會副執行長,負起了「教育」新志工的重責大任,每月一次召集總會志工搭乘巴士,從洛杉磯前來拉斯維加斯舉辦培訓課程,從此與賭城志工結下了不解之緣。

有一次,濟捨師兄分享潘明水師兄在南非做慈濟的故事,我就是在那當下發願認真做慈濟,立志要參加國際賑災,並於二〇〇三年跟隨濟捨師兄,前去薩爾瓦多參加發放及義診。

因為是第一次,我與另一位賭城志工天天「小錯不斷」,被志工團隊視為頭痛人物。

出境當日,我們就成了失蹤人口,讓賑災團隊滿機場尋找,只因為我倆一路從賭城開車,到洛杉磯與總會團隊會合同赴機場,一路都沒有機會進食,實在餓得受不了,便自行脫隊覓食去。

面對飽受驚嚇的志工們,我們羞愧得想找個地洞鑽進去,濟捨師兄找我談話,懇求:「茹菁師姊,你可不可以乖一點?」

又有一天,我與那位賭城志工沿路嬉笑奔跑進半掩的電梯,站在門後的濟捨師兄嘆了一口氣說:「我們是發放團,不是發瘋團!知道嗎?」

如果我曾是不受教的孫猴子,濟捨師兄便是手握緊箍咒的那人,每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便用心將我導入正軌,終於成為循規蹈矩的慈濟人。

從薩爾瓦多山頂小鎮發放歸來,團隊正在用晚餐時,濟捨師兄過來關心我的進度:「開始寫今天的日誌了嗎?」我用疑惑的眼神看著他:「現在?怎麼寫?」他這才發現我沒有手提電腦(當年是很貴的奢侈品,平日我使用報社的電腦寫稿),於是將他的手提電腦借給了我。

那是我第一次使用手提電腦,濟捨師兄是我的啟蒙老師,指導我如何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度過漫漫長夜完成日誌。出發前,我並不知道人文志工的工作必須「今日事,今日畢」,幸好有濟捨師兄的提點,否則根本無法完成任務!

看重我的記者背景,濟捨師兄有心對我進行「特別培訓」,加上慈喜師姊經常「傳」我到總會,投入真善美報導工作;為了近距離督導,我常被留宿他們的家。

因為這個特殊待遇,我有機會觀察他們的居家生活。雖然身為總會執行長,濟捨師兄回到家後,西裝一脫就開始做家事、倒垃圾,心甘情願地扮演家庭主夫的角色;天一亮,就躡手躡腳下床做早餐,當慈喜師姊批評荷包蛋煎得太老,他非但不以為意,反而在隔日起得更早,將荷包蛋煎得更嫩更可口!

葛家力行節能減碳,七月天也不開冷氣,熱得我汗流浹背,只見濟捨師兄探頭安慰:「忍耐一下,到了半夜就會冷得半死。」雖說洛杉磯早晚溫差大,但也沒誇張到「冷得半死」吧!這是執行長幽默的一面。

當我打開門窗透氣,意外看到濟捨師兄正在後院一圈又一圈地走路,臉上表情隨著他的思路而變化,後來聽說他每晚都要走一萬步,原來,他就是利用夜深人靜時,認真思考白天遭遇的難題。

執行長也有難得輕鬆的時候。有一次,他為了醫療文史工作,專程到拉斯維加斯與我溝通,在他們下榻的飯店,花幾個小時,將二十五年的醫療志業理出頭緒。說著說著便餓了,他是少量多餐的糖尿病患者,隨身不忘攜帶食物,我們津津有味地分食玉米及餅乾,度過難得的下午茶時光。

接著,我邀請他們夫妻到我的職場威尼斯賭場遊船河,我們在渡河邊的小鋪吃冰淇淋,被限制甜食的濟捨師兄拿著一支小調羹,哀求慈喜師姊讓他「嘗嘗」的模樣,真的很可愛!

二〇〇八至二〇一〇年是我的災難年,多次進出醫院手術房。有一天,接到濟捨師兄電話:「我剛剛下飛機就想到打電話給你,身體好點了沒?先把自己的身體養好,如此才能長長久久做慈濟!」一通簡單電話就讓我勇氣百倍,繼續勇猛精進!

二〇一四年,繼母病危,濟捨師兄當時因車禍造成頸部受傷,脖子上還戴著厚厚的護頸圈,卻特地從洛杉磯開了四小時的車,到拉斯維加斯的臨終病房探望。繼母於三日後安詳辭世,感恩他陪伴了繼母最後一程。

身為日理萬機的執行長,他仍是不辭辛勞地照顧好每一位志工的心,在我們最軟弱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我們力量!

他的賢內助慈喜師姊善盡「主母」之職,關心志工們的衣、食、住、行。她知道我不擅炊事,常年以泡麵果腹,便經常滷豆乾、海帶,分裝冷凍在冰箱,然後託人帶來賭城給我,方便我一包一包解凍食用。

有時,她會電郵簡單的食譜教我做飯,甚至交代居住附近的師姊:「照顧茹菁一點!」因為這樣的照顧,我的冰箱永遠處於「客滿」狀態,也愈來愈遠庖廚了……

當賭城經歷有史以來最冷的冬天,慈喜師姊從紐約訂製了棉被般的大外套,限時掛號送到我家,只因為我的一句玩笑話:「好冷哦!我正抱著棉被打字呢!」她就急如星火地送來溫暖。

儘管賢伉儷待我恩重如山,但每次拜託我做慈濟事,我都照老規矩發給「號碼牌」,約定幾月幾日才能交件,他們也都欣然接受,從未給我任何壓力。

濟捨師兄於我,從不是高高在上的執行長,而是諄諄善誘的良師,身教勝於言教的前輩,更是愛護上人弟子的資深慈濟人。從我認識他們的第一天起,濟捨師兄及慈喜師姊就一直是我的善知識。

感恩濟捨師兄的信任,讓我有機會一覽其人生的起伏及精彩;感恩陳振和師兄花費近百小時反覆聽打採訪錄音帶,化聲音為文字,幫我節省了許多時間。

這一路行來,我的筆跟隨濟捨師兄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人生,或悲或喜或歎,三生有幸見證了「付出無所求」的人品典範。祝福濟捨師兄再接再厲,為慈濟大藏經撰寫更多、更精彩的篇章。

Copyright ©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註記:以上任何文字影音著作皆屬慈濟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重製、轉貼、節錄及不得以任何方法曲解畫面原意,未經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