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蒞臨:慈濟人文喜閱書苑!

心視界系列《「實」在有藝術》

庫存: 現貨

NT$200

作者:張鈞翔/
ISBN:978-986-6644-60-3/
出版日期:2011/11/2

心視界系列《「實」在有藝術》

雙擊圖片以瀏覽完整大小

縮小
放大

詳細資料

什麼叫做「樸實藝術」?它有什麼「用處」?
推動「樸實藝術」多年的張鈞翔,
透過豐富的圖文隨筆告訴你樸實藝術的妙用:

每個人天生都有塗鴉的興趣與本能,
只是這分對於繪畫的愛好被僵化的「審美」標準所「綁架」了!
「樸實藝術」的原點,便在於重新啟發你我的創作天分,
讓每個心靈都能優游在真善美的藝術天地裡……
 

【作者簡介】張鈞翔(思穎)
民國三十五年生於員林(百菓山鄉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學佛」是我的人生信仰,「繪畫」是我的生活興趣。印順導師說過,「人生」就是把握當下──此地、此人、此事,我便用繪畫記錄每一個令我感動的當下!「藉畫練心去我執,靜思智慧觀自性」則是我推動「樸實藝術」的信念及目標。

簡歷:
1964 救國團水彩畫第一名
1967 鯤島畫展獲佳作
1973 省展入選
1984 皈依證嚴上人
1991 佛青會徽設計第一名
2000 擔任北市中興醫院日間照護美術講師(八年)
2001 大愛電視臺「親子堡」節目美術講師
2001 發起及推廣「樸實藝術」──全民美術
2003 擔任慈濟大學全臺社教中心「樸實藝術」講師
2004 (及2006)「樸實藝術」聯展於臺北市中興醫院藝廊
2007 「樸實藝術」聯展於宏碁電腦渴望會館
2007 (2008、2010)樸實藝術「樂佛」個展於萬芳醫院藝廊
 


•作者序-以「藝術」說法

我從小喜歡畫畫,讀書對我來說有點吃力,尤其是數學跟需死背的課文。我的個性喜歡自由以及想像,不喜歡遵循跟別人一樣的模式,因此功課一直普普通通,總是六十分低空飛過。從國小、初中到高農畢業,一直就是一個「乖乖、很懂事」的小孩--我媽常這樣說我。但是,從年輕至今唯一沒有變、沒有中斷的便是「美術」。高農畢業、當兵退伍後就業,後來又考上國立藝專--後改制為臺灣藝術大學--取得學位、成家立業……民國七十二年進入慈濟、皈依證嚴上人,至今不變的還是「美術」,讓我改變、體會最大的也是「美術」。

我「安分守己」的跟著上人,還是「乖乖、很懂事」的做「志工」,不變的還是「美術」;因為我只會運用「美術」的專業在活動及展覽中發揮「美術」的功能,所以我的勤務就是做企畫、布置的工作。到了民國一百年還是不變,我還是乖乖待在「美術」的領域中,但名稱已經變了──在慈濟大學社會教育推廣中心當「樸實藝術」老師。印順師公說,一切都是因緣,我就像一片落葉般隨風飄移,雖身不由己卻隨緣自在,與我從小的個性很相應。

二○○三年,我在慈大臺北社教中心開始推廣「樸實藝術」;二○○五年,應濟雨師兄和慈露師姊的盛邀到馬來西亞的吉隆坡與馬六甲分享「樸實藝術」。很多同好前輩好奇的問我:「『樸實藝術』是怎麼來的呢?」這時我才仔細思考:「對呀!是怎麼來的呢?」因此,我回國後馬上整理記錄,將我聽法及生活中所體會的心得、上課時遇到的體驗等,信手拈來的隨時記錄在日記本上。我不斷的把這些感受及觀察到的人事物均一一留下文字記錄,之前定名為「晨醒集」;直到現在,我的書櫃還留下一大堆歲月的紀錄。

二○○八年,我到三重靜思堂跟社區志工及民眾分享「樸實藝術」時,羅美珠師姊送給我一箱從環保站回收來的小畫本;這讓我如魚得水,便把文字記錄轉變成圖文並茂的「小畫冊」。在課堂上讓我印象深刻的互動、生活體會、及遇到的個案等,我都會記錄下來;有時先用文字記錄下來「備忘」,有空再補畫上去;有時靈感清晰時,就會用單色水彩即興創作。不知不覺間,一本一本的畫冊變成我當志工、當老師、以及生活上最快樂的心情記錄;不斷吸收、不斷記錄,至今竟已畫了三十二冊,儼然成為我推動「樸實藝術」的足跡與印記。

推廣「樸實藝術」八年多來,總覺得很難解釋什麼叫「樸實藝術」?這是什麼樣的課程?這就像「學佛」之後要去跟別人分享什麼叫「佛法」般,有著一樣的困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八年來,我一直感到有「法」說不出的寂寞,也體會了上人的辛苦;這讓我更加發願要好好跟隨上人,以「畫」說慈濟、佛法,替他多分擔「度化眾生」的宏願。

感恩的是,大愛劇場將我的成長故事拍成四十集連續劇,將於今年十月播映;劇中,將呈現我跟美術的因緣,以及生命成長的過程。又承蒙慈濟人文志業中心出版部在我有「法」說不出來的時候,適時將我這三十二本畫冊中數年來關於「樸實藝術」的心得,整理編輯出版,以與更多「有緣人」分享。感恩上人,感恩一切善因緣;我將再接再厲的做中學、學中覺,精進不懈!亦期望先進及各位讀者不吝指教。感恩!

Copyright © Tzu Chi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註記:以上任何文字影音著作皆屬慈濟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請勿擅自重製、轉貼、節錄及不得以任何方法曲解畫面原意,未經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