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料
三十篇可愛而蘊含教育意義的故事,
讓孩子化身故事中親切的動物角色,
引領孩子思考及轉換看待事物的角度,
透過故事讓孩子體會生命的價值。
【作者簡介】有稚亦童
一群來自不同領域的姊姊、媽媽們,因參加彩虹生命教育協會而結緣;藉由一星期一次的讀書會探討生命的價值,提升自己並儲備愛的能力。
大家透過在學校的志工服務,看到孩子們的需要,積極參與兒童生命教育的服務工作;經由一次又一次的故事導讀,與孩子們彼此分享、討論生命的意涵,讓故事不再只是故事。
【繪者簡介】賴慧卿
現任生命教育志工,「有稚亦童」的夥伴之一,家庭主婦為「副業」。
喜歡繪圖,擔任志工前的工作是布花設計。希望所繪的每張圖畫都能深植人心,不僅愛上書裡的故事內容,也能愛上圖畫呵!
•作者序 - 用故事引導孩子思考生命
有了孩子,世界變得不一樣;每一位媽媽,也都因為孩子而讓自己的世界變得不一樣。因為孩子,我們接觸更多的孩子;因為接觸更多的孩子,讓我們瞭解每一個人的生命境遇竟是如此不同。但是,即使不同,每個人的生命價值都是一樣寶貴,一樣值得被珍惜。
每個星期為了要進班和孩子分享生命教育課程,我們成立了一個生命教育備課讀書會;一星期一次的讀書會中,除了志工媽媽彼此討論進班服務心得及技巧外,也針對自己的生命經驗進行思考及探討。在這過程中,愈是深入探討自我的生命經驗,愈是發覺生命教育對於孩子的重要;栽一顆種子在孩子的心中,遠勝過時時在孩子的身邊耳提面命的叮嚀、說教。換句話說,我們要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讓孩子自己選擇。
透過繪本的導讀,我們發覺故事對孩子有一種魔力,可以讓孩子化身故事中的角色,便容易引領孩子去思考及轉換看待事物的角度。例如,有一次帶著孩子分享「小猴和小兔的壞習慣」故事繪本:小猴子和小兔子是好朋友;但是,小猴子覺得小兔子一直擺動耳朵、東張西望、聞東聞西是壞習慣,小兔子也覺得小猴子隨時都動來動去、抓來抓去是壞習慣;於是,他們相約要為對方改掉自己的壞習慣。然而,儘管努力的想要改變,卻還是改變不了。他們最後才瞭解:原來,擺動耳朵、東張西望是兔子的特性,這是為了要提高警覺性;而小猴子喜歡抓癢也是一種特性,為的是要整理自己的皮毛。
在現實生活中,要怎樣跟和與自己不同的朋友相處呢?這可是一門大學問。若是直接告訴孩子要尊重與接納,孩子可能很難想像什麼是尊重、什麼是接納;但是,透過故事,尤其是最貼近孩子的動物角色,孩子就很容易融入角色當中去思考。
因此,我們這群讀書會的媽媽們興起了創作故事的念頭,想從我們最熟悉的生命教育議題切入,希望透過故事讓孩子體會生命的價值。舉例來說,我們從小被教育成要跟別人相同,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所以別人做什麼我們就跟著做什麼,當自己和別人不同時就覺得不好;就像〈奇奇別哭〉裡的奇奇,他雖是臺灣黑熊,胸前的「V」字型白色條紋卻淺得幾乎看不見,他因此難過,也討厭自己;雖然朋友們為了讓他開心,想盡辦法幫他「裝」上明顯的「V」字型白色條紋,但他的「假裝」並沒有讓他釋懷。 直到遇見一隻沒有紅屁股的臺灣彌猴皮皮,看到他雖然和大家不一樣,卻仍然可以活出自己,過得自在快樂,才讓奇奇真心接納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人無法放在天秤上用同一個標準互相比較,而是需要尋找自己的特質。我們便是想用故事在孩子小時候便引導他建構完整的生命價值,他就自然可以比較快樂、比較自在,也比較有自信;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會用比較正向的學習態度去面對人生的各項挑戰,也能夠欣賞每個人的不同價值。
最後,很感謝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提供這樣的機會,讓我們得以透過有趣的故事創作和更多孩子分享生命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