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攝影/安培淂
這隻棲息於非洲鳥干達布溫迪森林裏的大猩猩,與人類始終保持七公尺的安全距離,四目交接下似 乎欲語還休。身為地球上人類近親與最大型靈長類,大猩猩近幾年來飽受內亂與盜獵者的威脅而瀕臨滅絕。
【自然寫真】
大猩猩
在烏干達,尋找人類近親
撰文‧攝影/安培淂
棲息於布溫迪森林中的一群大猩猩,自由無拘地享受取之不盡的素食大餐。曾因盜獵與內戰一度瀕臨絕種的猩猩,雖與人類基因組的差異不到百分之二,卻決定了人與猿之間迥異的命運。 |
【台灣之路】
見證台灣發展
山海台二線
撰文/陳世慧
攝影/杜志剛
以關渡大橋為起點的台二線,蜿蜒台灣的北海岸與東北角,美麗的山海景觀,吸引遊客絡繹不絕。事實上,早在六○年代,它曾是被寄予厚望的產業道路,直到八○年代,才搖身一變為觀光大道。 |
【非政府組織系列】
給窮人一個機會
孟加拉格萊閩「微型貸款」
撰文/童貴珊
攝影/安培淂
從達卡舊街上無時無刻簇擁的人群中,便可一窺孟加拉高密度的人口與貧窮境況。為解決「貧窮的結構問題」而設立的格萊閩銀行,成功將微型貸款的精神落實於民,徹底顛覆資本主義對富人友善的機制。 |
【比鄰亞洲】
北海之濱
布里雅特的記憶與想望
撰文/葉心慧
攝影/杜志剛
烏蘭烏德市區內的住宅大樓牆上,拼砌著社會主義色彩、描繪士農工商的馬賽克圖案。俄羅斯與布里雅特的文化,從十七世紀開始即在這片土地上碰撞出多元文化火花。 |
【探索世界】
亞馬遜的恐懼
最後的卡雅波人
撰文‧攝影/Guido Sterkendries
密克蘭諾提村是廣大的亞馬遜叢林中最原始的村落之一,一名叫緬蘭的卡雅波族小女孩依循傳統,將嘴部周遭繪以紅色,額頭兩側畫以龜紋。然而面對可樂、搖滾樂等西方文化入侵,舊有文化,已不再為年輕人全然遵守。 |
【替代能源】
南方23.5°陽燧取「電」
台灣太陽能的未來
撰文/童貴珊
攝影/劉衍逸
祖先們以俗稱「陽燧」的凹面鏡照射陽光取火,亙古存在的太陽,以向南二十三點五度的最佳日照角度,在台灣上空惠賜光與熱。許多成功案例已說明了,「尋找與實踐對環境友善的替代能源」並不難。 |
【探索世界】
椰子再發現
亞馬遜天然纖維試驗性計畫
撰文‧攝影/Manfred Linke/Laif/IC
亞馬遜貧窮與環境計畫「POEMA」,巧妙運用天然纖維、油脂等原料,設計製造出用於農業、建築及家具的產品。此計畫不但消弭亞馬遜地區的貧窮問題,同時更有效保護全球最受矚目的生態系統。 |
【旅人日誌】
聖地猶太女子
荊棘中怒放的玫瑰
撰文‧攝影/彭怡平
耶路撒冷街上隨處可見的女兵,個個巾幗不讓鬚眉,但俊俏的身影背後,卻承載著歷史、宗教、猶太傳統的宿命,及亟欲掙脫的束縛與困厄,包括:戰爭陰影、父權宰制、傳宗接代。 |
【編者的話】 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 安定之鑰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 我們應學會敬天畏地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 醫生不喜歡的病人或家屬 撰文/賴其萬
【科學手記】 科學出版的殖民主義 撰文/江才健
【經濟學人】 十三億人是資源或負擔? 撰文/周添城
【微塵大千】 來如春夢天明去 撰文/王寶貫
【經典書摘】 人生好好 撰文/劉銘 插畫/鄒明貴
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