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
宗教一直是印度人生命的主軸,但弔詭的是,誕生於印度的佛教在本土卻幾近滅亡。昔日著名的佛教大學那爛陀寺的遺址外,小男孩頂著祭祀用的果籃,混在參加印度教太陽神祭典的擁擠人潮中。
【年度企畫專題】
西域記風塵
尋訪玄奘法師取經之路
撰文/蔡佳珊
越過黑嶺(今興都庫什山),玄奘終於來到了印度半島。他井井有條地勾勒出七世紀印度的藍圖,隨後又對各小國詳細描繪,這些紀錄,可說是數千年缺乏史官又充斥神話的印度歷史之中,最為明確而詳盡的珍貴史料。 |
【西域記風塵】
奧祕瑰麗的印度古國
恆河探源
撰文/蔡佳珊
攝影/王嘉菲
玄奘終於來到了恆河上游的 歹克 伽河門。河邊,虔信印度教的人們在河中沐浴洗身,修行者則在岸上閉目深思。追尋著玄奘的腳步,重履今日的哈里德瓦河邊,仍然可以看見這幾乎千年不變的景象。 |
【西域記風塵】
終抵那爛陀
佛法浸潤的流域
撰文/蔡佳珊
攝影/王嘉菲
聖潔的蓮花與僧侶的赤足,環繞著佛陀成正覺之處─菩提伽耶大塔。佛陀生前遊化的諸多故址大多位於摩揭陀國境內,名震五印的那爛陀大學也位在這裏,萬里求法的玄奘,一路艱苦的拔涉終於接近尾聲。 |
【西域記風塵】
恆河下游的佛教古國
尋訪孟加拉
撰文.攝影/蕭耀華
「伽藍中有青玉佛像,其高八尺,相好圓備,靈應時效。」玄奘行經三摩呾吒國時,曾提到這樣一尊青玉佛像。青玉佛像如今安在?也許像玄奘法師一樣長埋地下,或者早已被切割琢磨成當地富貴人家身上的飾物了。 |
【西域記風塵】
花果與藝術之鄉
南國行腳
撰文/蔡佳珊
攝影/王嘉菲
一間濕婆神廟裏的庭院地上,粉筆畫成的彩色花朵,象徵著朝聖者對神明的禮敬;同樣的虔誠,也曾出現在千餘年前南印度的佛教徒身上。玄奘辭別了那爛陀寺後,沿著印度東岸一路南行,來到了一個花果茂盛的大好南國。 |
【西域記風塵】
高原與海洋的交會
漫遊西印
撰文/蔡佳珊
攝影/王嘉菲
宗教使人學會了謙卑,以更虔敬的姿勢去面對生命和無常,對玄奘而言亦然。兩千多年前,佛陀的教法引渡著印度的人們脫離世間輪迴之苦,而今日神廟中舞王濕婆的宇宙之舞身後的火焰,亦是意指焚毀幻相與輪迴的束縛。 |
【西域記風塵】
五印遊學,曲終賦歸
拜訪阿薩姆
撰文‧攝影/蕭耀華
卡瑪契亞神廟前的木樁上,閂著兩隻即將作為犧牲祭品的小黑羊,一隻是不知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事情,乖乖站著,看著眼前人來人往;另一隻大概感覺到大難當前,身體一直在發抖,偶爾發出三兩聲哀嚎,聲聲牽動人心。 |
【西域記風塵】
取回生命的真經
載譽歸鄉
撰文/李菁菁
攝影/蕭耀華
玄奘當年離開塔什庫爾幹、抵達喀什之前,勢必見識了「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巍然挺拔,《慈恩傳》中,並記載了他們一行在這一帶遭遇盜賊侵襲,戒日王所送的大象不幸「被逐溺水死」的經過。 |
【編者的話】撰文/王志宏
【經典人生】用愛創造希望 撰文/釋證嚴
【經典札記】擊破 娛樂 隨便 望鄉 沾戀 撰文/王思熙
【杏林筆記】醫生的眼淚 撰文/賴其萬
【大學之道】宗教的療癒 撰文/盧蕙馨
【科學手記】物理科學的典範──彭桓武 撰文/江才健
【行腳台灣】東吉嶼 撰文‧攝影/梁正居
【華夏拾穗】與造物者爭鋒 撰文/增雄生 圖片提供/林益昇
【半世紀的愛】困貧相守桃花源 撰文/李旭 攝影/林添福
【西域記風塵】唐初印度的政治與宗教 撰文/季羨林
【西域記風塵】印度佛教發展史初探 撰文/K.T.S. Sarao
【西域記風塵】菩提迦耶佛行處 撰文.攝影/David Hartung
【西域記風塵】佛教盛極的見證 撰文/晁華山
【西域記風塵】玄奘法師的精神與貢獻 撰文/王亞榮
更多精彩內容